当前位置:9游会官方 > 宜昌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宜昌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0年修订本) -9游会官方

宜昌厂房网2个月前 (10-05)宜昌产业信息14

  湖北【宜昌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0年修订本)

  1.1 为加强城乡规划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保障城乡规划的顺利实施,制定本规定。

  1.2 凡在本市域城市和镇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除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国家机关的规范性文件、标准等外,还必须遵守本规定。

  1.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域城市和镇规划区范围,其他乡村可参照执行。

  2.1本市城乡规划的编制分为城乡总体规划(包括近期建设规划、各项专业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其中,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或法定图则、修建性详细规划。根据需要,可以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分区规划。

  2.2城市和镇规划的编制应符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规定。

  2.3城市和镇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后,应据此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的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五年(与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年限一致),内容必须符合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的规定。

  2.城乡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中必须明确强制性内容,即在图纸上有准确的标注,在文本中有明确规范的表述,并应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2.5本市规划建设区划分为若干个分区,各分区规划界线在总体规划中确定。编制分区规划应在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

  2.6建设项目用地面积大于6万平方米的,应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 小于6万平方米、大于1万平方米的,应根据地形复杂程度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或总平面;小于1万平方米的,应做总平面规划设计。

  3.1.1城市用地分类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

  3.1.2城市用地按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

  3.1.3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0大类,46中类,73小类。城市用地分类和代码应符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表2.0.5的规定。

  3.2城市和镇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用地汇总表和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采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bgj137-90)附录三的附表一和附表二的格式。

  3.3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批准的详细规划的,按总体规划的《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执行。

  4.1.1居住用地的选址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加以确定,应保障居民适宜的居住生活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

  4.1.2居住用地选址宜具有良好的建设条件,防止洪涝、地质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4.2居住用地布局和规划设计应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的规定。

  4.3.1居住用地内各项用地所占比例应按表4.3.1控制:

  4.3.3居住用地规划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符合表4.3.3的规定。

  4.3.4居住小区、组团开发建设用地未达到下列zui小面积的,不得单独建设。

  (一)低层居住建筑为5000平方米(农村自建房除外);

  (二)多层居住建筑为7000平方米;

  (三)中高层、高层居住建筑为10000平方米。

  建设用地未达到以上规定的zui小面积,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确实不妨碍城市规划实施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予核准建设:

  (一)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或为既成道路、河道或有其它类似情况,确实无法扩大用地进行调整、合并的;

  (二)因城市规划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等的限制,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三)规划建设区内的现状农村地区的建设,因拆迁安置需要等特殊情况,确实难以达到以上规定面积。

  4.4.1根据本市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建筑朝向以南偏西15度至南偏东15度为宜。

  4.4.2居住区、小区、组团的住宅建筑套密度、住宅面积净密度的强制性指标,必须符合建设部《关于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建住房[2006]165号)的有关要求。

  工业用地(m),指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各层次城市规划编制严格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执行,工业用地原则上分类至中类(即一类、二类、三类工业工地),不再细分。

  5.1.1.1工业区不得在下列地段选址:

  (二)泥石流、滑坡、溶洞等直接危害的地段;

  (五)坝或堤决溃后可能淹没的地区;

  (六)重要的供水水源卫生保护区;

  (七)国家规定的风景区及森林和自然保护区;

  (九)对飞机起落、电台通讯、电视广播、雷达导航和重要的天文、气象、地震观察以及军事设施等规定有影响的范围内;

  (十)ⅳ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厚度大的新近堆积黄土、高压缩性的饱和黄土和ⅲ级膨胀土等工程地质恶劣地区;

  5.1.1.2有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企业不得布置在城市上风向,有水污染物排放的企业不得布置在城市上游地区。

  5.1.1.3.三类工业严禁在邻近水源保护区和旅游区附近选址,不应设置在太平溪至虎牙滩长江两岸。

  5.1.2.1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加以确定,应注重产业集聚,符合集中有序、有效利用土地资源、节约用地的原则;

  5.1.2.2能够方便、快捷地进入区域货物运输系统,如铁路、高速公路、码头和机场等;

  5.1.2.3能够满足未来发展需要,并具备良好的地质条件和排水条件的用地;

  5.1.2.4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水、电、废物处理和燃料供应设施。

  5.1.2.5工业项目建设应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对适合多层标准厂房生产的工业项目,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厂房。

  5.1.3工业项目的建筑密度不得小于30%,容积率应不小于0.6,且应符合表7.2.1的规定;工业项目所需的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

  5.1.3.1有特殊工艺要求的专业厂房工业区,经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由工业区详细规划确定。

  5.1.4一类、二类工业区厂房以多层为主,但不宜超过六层。

  仓储用地(w),指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用地。

  5.2.1仓储用地分为普通仓库用地(w1)和危险品仓库用地(w2)。

  5.2.2仓库用地与居住用地之间的卫生防护带应满足表5.2.2的规定:

  5.2.3各类仓库至重要的、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设施和机构(如疗养院、医院、高级住宅区)的距离,按表5.2.2的规定值增加0.5~1倍。

  5.2.4多层仓库区的建筑密度不宜超过35%,单层仓库区的建筑密度不宜超过45%;多层仓库的建筑容积率不宜超过1.5。

  6.1 建成区绿地率及城市绿化覆盖率

  6.1.1建成区绿地率不低于30%。

  6.1.2城市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

  6.2.1 各分区公共绿地面积人均应大于8平方米。

  6.2.2 公共绿地规划各项指标应符合表6.2.2规定。

  6.3.1 附属绿地面积占单位总用地面积比例应符合表6.3.1的有关规定。

  6.3.2 道路两旁的公共设施与高层建筑应预留绿化用地,并与道路景观和城市景观相协调。

  6.3.3 市政设施用地绿化应以卫生防护为主,应结合市政设施类型,选择绿化方式。

  6.4.1 道路绿化面积应根据道路性质和相关规范合理确定。

  6.4.2 滨临长江等水体的路侧绿带,应结合地形与岸线设计,形成有景观特色的滨水绿带。滨水绿带的绿化应在道路和水面之间留出景观视线米的挡土墙、道路护坡以及开挖加固后的山体必须进行生态绿化处理,栽植地被植物或攀缘植物。提倡场地斜坡绿化和建筑屋顶绿化。

  6.4.4 互通式立交绿岛宜种植草坪等地被植物,形成开敞的绿化空间。

  6.5.1 老城区绿地率不小于25%,新区不小于30%。

  6.5.2 居住区集中绿地宜临城市道路布置。居住区集中绿地比例不小于其绿地率的三分之一,且应大于400平方米。

  6.5.3 居住区集中绿地中硬质铺地面积应不大于其总面积的30%。

  6.6 生产、防护绿地和其他绿地

  6.6.1 全市生产绿地面积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比率应不低于2%。

  6.6.2 城市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的周围应设绿化防护带,使其与周围环境相隔离。

  6.6.3 饮用水源保护区分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一级宽度为200米,二级为2000米(含一级200米宽度),准保护区包括流域内其他地区,其具体范围在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中确定。

  6.6.4 严禁在公共绿地、风景林地范围内开发建设,严禁在风景林地和面向城市周边的山坡地开采土石资源,以保护自然地貌景观的完整。

  7.1.1 城市和镇规划建设区范围内的建设用地可划分为老城区和新区。

  7.1.2 关于公寓式办公、公寓式酒店和酒店式公寓的建筑管理规定:

  (一)公寓式办公(soho式办公)应属办公建筑类别,若按单元式小空间划分,其平面形式不得按成套住宅设计且整栋建筑应集中设置公共垂直交通系统。

  (二)公寓式酒店应属商业建筑类的旅馆建筑类别,其平面形式不得按成套住宅设计且整栋建筑应集中设置公共垂直交通系统。

  (三)酒店式公寓应属居住建筑类别,其各项规划指标要求按居住建筑的相关规定执行。

  (四)若规划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出让土地规划条件》未明确界定为公寓式办公(soho式办公)、公寓式酒店或者酒店式公寓,则应按普通办公、酒店或住宅设计。

  7.1.3 普通住宅层高不宜高于3.0米。

  7.1.4 多层住宅宜采用坡屋顶,屋顶附属物(老虎窗、屋面阳台、露台等)宽度之和不得大于建筑面宽(或山墙宽度)的1/2;且应结合坡屋面安装太阳能采用设施。

  7.1.5 临永久公共绿地和广场,长江、清江和黄柏河等大型水体,高速公路和国道,铁路干线和支线,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的居住建筑阳台,应统一采用封闭阳台。

  7.1.6 提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同时满足防灾及人民防空的需要。

  7.1.7 除生产需要等特殊要求以外的围墙必须按照通透式围墙修建。

  7.2.1 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含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应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定,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提出规划设计条件时还应按本章有关规定执行。具体指标按表7.2.1控制(表中指标为上限值)。

  7.2.2 原有建筑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已超出规定值的,不得在原有建筑基地范围内进行新建、扩建。

  7.3.1 居住建筑之间以及与居住建筑相邻的建筑之间的建筑间距应满足被遮挡居住建筑底层大寒日满窗日照不小于2小时的日照要求。

  7.3.2 托儿所、幼儿园的生活用房和医院、疗养院半数以上的病房和疗养室,应满足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小于3小时的要求,老年人、残疾人专用住宅和南向的普通教室应满足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小于2小时的要求。

  7.4.1建筑间距除应符合日照、通风、卫生、防灾、生产、工程管线埋设、环境保护和建筑保护等方面的规范和城市设计的要求外,还应满足本节规定。

  7.4.2居住建筑间距,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建筑高度24米以下(含24米,下同)的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为:

  1、纵墙面与纵墙面平行布置时的间距。老城区内不小于南向建筑或东西向较高建筑高度的0.9倍,新区内不小于1.0倍,且zui小间距不小于12米。

  2、纵墙面与山墙面的间距。有一栋建筑高度在10米以上时,zui小间距不小于12米;两栋建筑高度均小于、等于10米时,zui小间距不小于8米。

  3、山墙面与山墙面的间距。有一栋建筑高度在10米以上时,zui小间距不小于10米;两栋建筑高度均小于、等于10米时,zui小间距不小于6米。

  4、上述三种情况下,无重叠面且有一栋建筑高度在10米以上时,建筑zui近点距离不小于12米;两栋建筑高度均小于、等于10米时,建筑zui近点距离不小于8米。

  (二)建筑高度24米以上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为:

  (1)南北朝向布置的建筑,以南向建筑的建筑高度控制间距,且zui小间距不小于26米。

  (2)东西朝向布置的建筑,以较高建筑的建筑高度控制间距,且zui小间距不小于24米。

  (3)建筑间距由基本间距和高度递增值相加组成。基本间距值为24米,高度递增值按在24米基础上增加的建筑高度的0.1倍计算。zui大间距在满足日照要求的前提下可不超过32米。计算公式为(单位:米):

  注:24为基本间距,h为建筑总高度。

  (4)无重叠面时建筑zui近点距离不小于20米。

  2、纵墙面与山墙面的间距不小于20米。

  3、山墙面与山墙面的间距不小于13米。

  4、塔式建筑的间距,按建筑之间的各方向重叠面进行计算:无重叠面时zui近角点距离不小于20米;重叠面小于16米时,间距不小于22米;重叠面大于16米时,南北向间距不小于26米,东西向间距不小于24米。

  (三)建筑高度24米以上的居住建筑与建筑高度24米以下的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为:

  (1)当24米以上建筑位于24米以下建筑北侧时,间距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0倍,且与建筑高度10米以下的低层住宅间距不小于13米,与建筑高度10米以上的多层住宅间距不小于18米。无重叠面时上述情况下zui近点距离可减少2米,但不得小于13米。

  (2)当24米以上建筑位于24米以下建筑东侧、西侧或南侧时,间距按照建筑高度24米以上居住建筑之间纵墙面与纵墙面的间距计算。

  2、纵墙面与山墙面的间距:建筑高度在10米以下建筑的山墙与建筑高度在24米以上建筑的纵墙面的间距(包括无重叠面时的各类情况建筑zui近点距离)不小于13米,其它情况不小于18米。

  3、山墙面与山墙面的间距不小于13米。

  4、塔式住宅与建筑高度10米以下的低层住宅山墙的间距不小于13米,与建筑高度10米以上的多层住宅山墙的间距不小于18米。

  (四)居住建筑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时的间距为:

  1、住宅建筑的夹角不大于30度时,其zui窄处间距按平行布置的住宅间距控制。

  2、住宅建筑的夹角大于30度,小于或等于60度时,其zui窄处间距不得小于平行布置控制间距的0.9倍。

  3、住宅建筑的夹角大于60度时,其zui窄处间距按垂直布置间距规定控制。

  (五)位于不同台地上的建筑间距按下列要求控制:

  1、较低台地上的建筑整体位于较高台地以下,在满足日照、通风、退让和工程管线(沟)埋设等一般规范的情况下,建筑间距不作规定要求,台地高差亦可不纳入间距计算,但zui小间距不得小于6米。

  2、较低台地上的建筑有局部高出较高台地,高出部分的间距按一般建筑间距规定执行;低出部分按照上条规定执行。

  7.4.3非居住建筑间距,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托儿所、幼儿园的生活用房、医院病房、疗养院的疗养室和普通教室等具有特殊日照要求的建筑间距应符合表7.4.3的规定。

  (二)除上款所列的建筑以外,其它无特殊要求的非居住建筑的间距按同类住宅间距的0.9倍控制,并应符合消防间距的要求。

  7.4.4非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非居住建筑位于住宅南侧时,按同类住宅间距控制。非居住建筑位于东侧、西侧、北侧时的各类情况,均按同类住宅间距0.9倍控制,并应符合消防间距的要求。

  (二)对于居住区内独立低层配套设施与居住建筑之间的建筑间距按配套设施本身建筑高度的1.0倍控制。

  建筑物退后规划用地界线距离和退后道路红线距离除满足消防、地下管线、交通安全、市政设施、绿化等方面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述的规定要求:

  7.5.1建筑物退后规划用地界线除下列情况以外,沿建筑基地边界的建筑物,地上建筑退后规划用地界线距离按照尽量减少对相邻用地建设影响的原则,根据建筑高度要求,按本身建筑间距要求的一半控制。

  (一)界外为永久公共绿地、广场、水面等开敞空间时,退后规划用地界线距离按居住建筑离界距离的1.1倍控制。

  (二)界外为城市道路时,退后用地边界距离按照7.5.2要求控制。

  7.5.1.2地下建(构)筑物退后规划用地界线的距离宜不小于地下建筑物深度(自室外地面至地下建筑物底板的底部距离)的0.7倍,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zui小值为2米;对于相邻地块联合共建的地下室,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可以不作退后规划用地边界要求。

  7.5.2建筑物退后道路红线、铁路、河道蓝线

  沿城市规划道路新建建(构)筑物,其后退规划道路红线的距离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城市道路等级、建筑物建设规模、使用性质以及城市街道景观等情况确定,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7.5.2.1在老城区范围后退城市主次干路距离,低层建筑退后道路红线米;多层建筑退后道路红线米。若底层为商业用房,则低、多层建筑后退规划道路红线米。后退城市支路距离,按前述规定值降低2米,但不得小于2米。

  在新区范围低、多层建筑后退规划道路红线的距离,按照上述规定zui小值分别增加1米控制。

  7.5.2.2高层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应按下列规定控制:

  1、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60米的,不得小于10米;

  2、建筑高度大于60米、小于或等于100米的,不得小于12米;

  3、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应不小于15米。

  (二)后退城市支路红线的距离,在前条对应的情况下可降低4米。

  7.5.2.3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大型商场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多、低层建筑,其面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除满足国家规范外,不得小于15米,并应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场地。

  7.5.2.4道路交叉口四周的建筑物后退视距三角形道路斜线的距离,多、低层建筑不得小于2米,高层建筑不得小于3米(自道路规划红线临城市道路修建的围墙、挡土墙后退道路红线米,沿用地界线修建的围墙,围墙基础不得超过规划用地界线临城市道路修建的门房、大门,后退道路红线居住区内建筑物、构筑物至区内道路边缘的zui小距离,应符合表7.5.2.7的规定:

  铁路两侧的围墙与轨道中心线米,围墙的高度不得大于3米。

  7.5.2.10沿河道规划蓝线两侧新建建(构)筑物,其后退河道规划蓝线的距离应满足有关的规定要求,且不得小于6米。

  7.5.3建筑物后退挡土墙和护坡的距离按照第14.5.2款执行。

  7.6.2在有净空高度限制的飞机场、气象台、电台、和其它无线电通讯设施周围新建、改建建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有关净空高度限制的规定。

  7.6.3在文物保护单位和建筑保护单位周围新建、改建建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第9章的有关规定,并应编制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或建筑设计方案报批。

  7.6.4沿城市道路两侧新建、改建建筑物的控制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新区沿路一般建筑的控制高度不得超过道路规划红线宽度加建筑后退距离之和的1.5倍,达到后宜按1.5:1的斜率向后退让;

  (二)老城区参照上条比率取1.8;

  (三)建筑物临接两条以上道路的,可按较宽道路规划红线建筑物直接临接广场、河道、电力线走廊的,可将广场、河道、电力线宽度视为道路红线规定的比例计算控制高度。

  7.8.2单独建设的菜市场(不含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超市,下同),其地上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控制范围;利用建筑裙楼建设的菜市场,其地上建筑面积50%不计入容积率控制范围。菜市场的建筑规模一般为1000—3000平方米,确因市场需求等特殊情况,经城乡规划、商务主管部门同意,方可溢出上述建筑规模。

  7.8.3有单独出入口连接城市道路、设置于地上一至二层、建筑面积达到300平方米的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其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控制范围。

  7.8.4鼓励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地热站房宜设置于地下;确因地质条件限制必须在地上设置的,站房面积可不计入容积率,但单个站房的建筑面积不得超过300平方米,超出部分应计入容积率控制。

  8.3居住区及以下各项公共服务设施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的规定进行配套。

  8.4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也称配套公建),应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及其他八类设施。

  8.5居住区配套公建的项目和指标,应符合表8.5.1和表8.5.2的规定。

  9 第九章 老城区改建、历史文化与城市景观保护

  9、老城区改建、历史文化与城市景观保护

  9.1老城区改建应同产业结构调整、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环境整治紧密结合。

  9.3老城区改建宜降低人口密度和建筑容积率,增大城市开放空间和绿地率。

  9.4.1历史文化传统保护区以保护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街区和建(构)筑物为目的,改建时应确定保护对象、界定保护区域、制定保护措施,调整与改建目的相矛盾的用地性质、建筑及道路等,修复传统民居。

  9.4.3危房区改造、工业区改造、道路拓宽、增加专项配套设施及商业性开发等老城区改建,应妥善处理改建与用地布局调整的关系。

  9.5.1老城区改建应根据改建目的、改建方式及改建区的现状特征确定建设用地标准。

  9.5.2城市建设密集区或人口密集区的改建,建设用地标准可按国家强制性条文有关规定的下限控制。

  9.6文物、古建筑与传统风貌保护

  9.6.1具有历史纪念意义、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古迹、古建筑、古树木等,应予以严格保护,并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9.6.1.1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应划定三级保护区进行保护:

  (二)景观保护区:指与文物关系密切,景观上融为一个整体的环境区域;

  (三)环境保护区:指对文物保护有影响的环境控制区。

  9.6.1.2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必须遵照国家《文物保护法》的相关条目执行。

  9.6.1.3在景观保护区范围内,不得进行与保护对象无关的工程建设。

  9.6.1.4在环境保护区内,不得增建、新建与保护对象不相协调的建(构)筑物。

  9.6.2老城区改建中,对于代表城市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的街区和建(构)筑物,应予以保留,并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传统商业街市老字号店铺等,应加以保护,出现损毁的应按传统特色形式修复;

  (二)保护性旧街区内,应以多层和低层建筑为主,以保护街区原有的环境尺度;

  (三)保护性旧街区内新建项目,其建筑风格、体量、色彩等方面,应与街区环境统一,不得破坏整个街区的环境风貌。

  9.7控制峡口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强度,保护自然风光。

  9.8加强视线分析和建筑体量控制,增加三峡大坝、葛洲坝、磨基山、东山山脉等附近区域的城市景观视线科学制定和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四线”管理规定,禁止乱挖乱填,保护好构成宜昌山水特色的山体水系。

  10.3为了适应城市化进程和有利于节约用地,在城市和重要镇近郊区以及城市和重要镇发展规划控制区范围内的村庄规划,提倡集中建设农民多层住宅新村。其规划设计应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并满足本规定第7章建筑管理的有关规定,近郊区和城市发展规划控制区的具体范围,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拟定并报当地人民政府审批后公布实施。

  10.4近郊区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宜集中建设农民新村。

  10.5农民新村规划用地及规模的确定应符合以下规定:

  10.5.1人口计算基数应以公安机关登记在册的各行政村的户数和常住人口数为计算基数。

  10.5.3房屋面墙间距应满足建筑高度的1.0倍。相邻建筑物山墙间需设置消防通道的,zui小距离应不小于6米。

  10.5.4农村道路、市政、绿地、文化、卫生和体育活动场所等公共设施用地,按每户200平方米计算。

  10.5.5以上各项用地之和不得超过村庄总体规划所确定的村庄户籍总人口数乘以150平方米的规模。为几个村共同服务的中学用地不计入村庄建设用地。

  11.1.6主次干路人行道应设置盲道等无障碍设施。

  11.1.7当道路宽度超过四条机动车道时,人行横道应在车行道的中央分隔带或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分隔带上设置行人安全岛。

  11.2.1.2应避免设置错位的t字型路口,已有的错位t字型路口,宜规划改造。

  11.2.1.2应避免设置错位的t字型路口,已有的错位t字型路口,宜规划改造。

  11.2.1.3平面交叉口的进口需设展宽段、并增加车道数时,每条车道宽度宜为3.0~3.5米,进口道展宽段长度为50~80米,出口道展宽段长度为30~60米,当出口车道数达3条时,可不展宽。

  1、一类居住用地商品住宅按照每千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不少于8个车位要求配建,其地下停车位和室内停车位之和应达到总停车位的90%。

  2、二类居住用地商品住宅按照每千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不少于6个车位要求配建,其地下停车位和室内停车位之和应达到总停车位的90%。

  3、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和村民单元式住房按照每千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不少于4个车位要求配建,其地下停车位应达到总停车位的60%;村民单元式住房中型货车(及其以上车型)停车位应不低于总停车位的15%。

  4、廉租房按照每千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不少于2个车位要求配建。

  1、公共建筑一般按照每千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不少于8个车位要求配建。公共建筑应有不少于20%的停车位作为社会公共停车用途,且不得出售或出租;地下停车位应达到总停车位的80%,且不得设置隔墙封闭。

  2、商业区、商业大楼或购物中心建筑按照每千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不少于10个车位要求配建;大型体育场馆(场﹥15000座,馆﹥4000座)按照每百座不少于4个车位要求配建;市级影剧院按照每百座不少于5个车位要求配建。

  3、居住小区、组团等有建筑或建筑局部使用功能为商业、饮食、娱乐等经营性质的,按照每千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不少于8个车位要求配建;且应按照居住和公共服务功能对停车场(库)进行划分,分开管理。

  4、地下室和半地下室建筑使用功能为商业、饮食、娱乐等经营性质的,其建筑面积作为基数计入停车指标核算,且按照每千平方米建筑面积不少于8个车位要求配建。

  (三)地下停车场(库)层高不得低于3.6米。由于必需设备用房占用或建筑结构要求等原因,致使实际停车位减少的,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局部可采取机械停车方式,并按照减少车位数量的2倍配置机械停车。

  11.6.3加油站的服务半径宜为2千米。

  11.6.4加油站应大、中、小相结合,以小型站为主,其用地面积应符合表11.6.4的规定。

  11.6.5加油站、加油加气合建站的油罐、加油机和通气管管口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应符合《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的要求。

  11.6.6一、二级加油站与建筑物相邻的一侧,应建造高度不低于2.2米的非燃烧体实体围墙,面向进、出口道路的一侧,宜建造非实体围墙。

  11.7 在有关建筑、道路和交通公用设施的规划设计与建设中应满足《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的强制性规定要求。

  12.3 老城区内不宜设置t型广告牌,新区内t型广告牌间距不宜小于3000米。城区道路t型广告牌宜垂直道路布置,其长度不得大于道路红线 楼房屋顶广告牌的设置,宜采用新型户外广告形式和载体以及使用新型广告材料,其广告牌高度不宜大于建筑物高度的三分之一,且不大于8米。

  12.5 楼房墙面广告牌的设置,不得妨碍建筑物的采光、通风的功能,其广告牌面与楼房墙面一致。

  12.6 道路上临街商业门面店标应在底层顶部设置,其高度不宜大于1.5米,店标外边距墙体或雨蓬不宜大于0.6米,店标宜采用灯光材料。在同一建筑物上设置店标,宜统一尺度、位置和材料。

  12.7 除交通标志牌、地名牌、公交设施、派出所及公厕指示牌以外,道路红线内不应设置其它指示牌。其它指示牌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在道路红线外统一设置。

  (一)快速路及主干路两侧的建(构)筑物、绿化带;非主干路两侧的高层建筑物及标志性构筑物;沿江大道、城东大道、西陵一路、发展大道两侧的所有建筑及标志性构筑物;市(镇)区内所有高层建筑标志性构筑物;

  (二)机场、港口、码头、车站、高速公路城区出入口、商业街(区)、中心商务区、会议中心、桥梁、电视塔、体育场(馆)、广场、街头绿地、公园、旅游景点及其它大型公共场所;

  (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风貌建筑;

  (五)户外广告设施及商业性牌匾、字号、标识;

  (六)城市规划确定的其它城市夜景观灯光设计范围。

  13.4 设置城市夜景灯光设施的内容形式等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标牌、广告内容合法、健康,用字规范,书写工整;(二)灯具及被照明建(构)筑物的亮度和颜色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三)应当避免光污染;(四)布灯时应尽量避开人的视线,宜做到“见光不见灯”;(五)景观灯具、霓虹灯牌和交通照明灯具造型简洁美观。

  13.5 设计、制作景观灯光设施,应当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光源,实行节能、绿色照明等环境保护措施,提高景观灯光设施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品位,同时采取相应的防火、防雷、防漏电等安全措施,不得影响公共安全,不得擅自改变建(构)筑物的结构,不得损坏文物或公共设施,不得妨碍道路交通和消防通道,不得有碍市容观瞻和城市整体形象。

  13.6 夜景照明的照度或亮度水平、照明光源、灯具和电力控制设备与系统应按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未尽要求的,参照国际照明委员会(cie)的有关夜景照明技术文件设计。

  13.7 夜景照明要综合采用泛光照明、轮廓照明、内透光照明、霓虹灯照明和灯箱照明,商业广告和门店标牌宜采用霓虹灯照明,居住建筑可采用轮廓照明和顶部使用泛光照明。

  13.8 夜景灯光设施分常日、周日和节假日设置,并与内部用电负荷分开。下列夜景灯设施应每日开启:

  (三)机场、车站、客运码头、公交车起讫站灯光设施;

  (四)商业街(区)范围内的灯光设施。

  14.1.5各种管线工程的平面位置和竖向位置均采用城市统一的北京坐标系、黄海高程系统。

  14.1.6弱电部分的电缆、光纤实行同沟同井、穿管敷设,电力电缆采用电缆沟敷设,电缆沟尺寸应满足管线容量需求,并预留发展空间;其它管线采取直埋的方式进行敷设。

  14.3.2同类的工程架空线应共杆(塔)架设。

  14.3.3架空电力线路走廊范围内不得兴建建筑物。架空电力线路不应跨越建筑物。

  14.3.4输电线路路径应避开军事设施、大型工矿企业、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及城市建成区和其他有规划控制要求的区域。

  14.3.5变电站的进出线、两回或多回路相邻线路应统一规划,在高压走廊拥挤地段宜采用同杆塔架设。

  14.3.6输电线路穿越尚未形成的规划道路,杆塔宜采用占地面积较小的角钢塔或者钢管塔。

  14.3.7输电线路经过经济作物和集中林区时,宜采用加高杆塔跨越不砍伐通道的方案。

  14.3.8城市规划区内的工业区和道路尚未形成的区域可采取架空方式。

  14.3.9城市中心区、中心镇范围内的城市道路,不得新设置架空线及其杆架或者在已有的干架上增设架空线,已有的架空线应逐步入地。

  14.5.3.2非机动车车行道规划纵坡宜小于2.5%,大于或等于2.5%时,应按表14.5.3.2的规定限制坡长。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道路,其纵坡应按非机动车车行道的纵坡取值。

  (三)各级梯道的规划指标宜符合表14.5.4的规定。

  15.1.1新区主次道路每隔800米设置一座公共厕所,提倡建设独立式公共厕所,也可在适宜的位置设置附建式公共厕所。

  15.1.2住宅区垃圾的收集方式:可采用垃圾点集中收集,其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70米。高层建筑物底层必须设有专用垃圾间。

  15.2.1城市和镇规划建设区内每0.5~0.7平方公里设置一座垃圾收集站,用地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与周围建筑物的间隔不小于5米。如条件受限,可附设于其他建筑物内。鼓励采用地埋式垃圾收集站。

  15.2.2垃圾处理场卫生防护带为800米,垃圾焚烧场的卫生防护带为300米。

  16.1.3.1消防给水管道可与城市给水管道合设或单独设置。

  16.1.3.2消防给水管道、消火栓一般沿道路设置。消火栓间距不应超过120米,道路路幅宽度超过40米时,应在道路两侧设置。

  16.1.3.3建成区街区内消防通道道路中心线米。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3.5米,净高不得小于4米。

  16.2.4 宜昌城区长江防洪以100年一遇为标准;柏临河、黄柏河防洪标准以50年一遇为标准;其他河流、山洪以20年一遇为标准。

  二、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定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表示严格,非这样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

  七、改建:改变建筑物用途、平面间隔或建筑立面,但不改变原有建筑物基础和结构主体的建设活动。

  八、规划用地界线:按规定审批权限批准,由规划主管部门划定的建设用地范围边界线。

  九、道路红线:规划道路边线(道路红线宽度范围内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道路绿化和人行道等)。

  十一、容积率:一定地块内,地面以上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

  十二、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的比率(%)。

  十三、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公顷)。

  十四、建筑高度:指建筑物室外地坪至屋面外围非透空女儿墙或檐口的高度。

  十五、低层建筑:1至3层的居住建筑,或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10米的建筑。

  十六、多层建筑:4至6层的居住建筑,或建筑高度大于10米、小于或等于24米的建筑。

  十七、中高层建筑:特指7至9层的居住建筑。

  按国家有关建筑面积的计算规则计算。

  单独建设的地下室,当其顶面自然标高不高于室外地面0.5米,覆土厚度不小于0.5米,且与室外环境成为一体,能满足各种室外空间正常的使用要求和荷载规定时,可不计入建筑密度控制。

  单独建设且顶板上覆土作为绿化活动场地、利用地形高差而建设的围合空间,两面开敞且另两面被土覆盖的,其占地面积的50%计入建筑密度控制;三面开敞的且另一面被土覆盖的,其占地面积的全部计入建筑密度控制。

  一面开敞,其高度不得超出室外地坪2.8米,其相邻两侧覆土坡度必须小于30度,且按绿化进行处理。

  (一)居住用地绿地面积计算办法应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第11章中有关规定;

  (二)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屋顶绿地达到植树绿化覆土厚度1米以上的要求时,其绿地面积方可计入绿地率控制指标。

  本款所称容积率和建筑面积均仅用于规划指标控制核算。

  (一)在计算建筑容积率时,其建筑基地面积以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批的建设用地红线图的面积为准。已经按土地出让规划条件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项目,如因后期规划道路红线调整造成建筑基地面积缩小的,仍按原批准核定的建筑基地面积计算。

  (二)一般情况下,涉及容积率的地上建筑面积计算值按照《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的规定执行,遇有以下情况,按照本规定执行:

  1、建筑物层高应符合国家规范和建筑设计一般原则规定要求。特殊情况下,建筑层高超常规指标的,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门厅、大堂、中庭、内廊、采光厅、大型会议室、宴会厅等特殊功能空间按其实际建筑面积计入容积率。

  (2)当住宅建筑层高大于、等于4.4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2倍计算;当其建筑层高大于、等于6.6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3倍计算。

  (3)当办公、酒店等公共建筑(有特殊要求的建筑除外)层高大于、等于4.5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2倍计算;当其建筑层高大于、等于8.1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3倍计算。

  (4)住宅底层为商业的,商业用房的层高不得大于4.8米。当商业用房的层高大于、等于4.8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2倍计算;当层高大于、等于8.4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3倍计算。

  3、利用地形高差而建设的围合空间,一面开敞的,顶板高度不超出室外地坪2.8米且相邻两侧覆土绿化坡地坡度小于30度,其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若其开敞面临街,且使用功能为商业的,其建筑面积全部计入容积率,但可以不计入建筑密度;两面开敞的,其建筑面积的50%计入容积率;三面开敞的,其建筑面积全部计入容积率。

  4、无围护结构的建筑底层架空层,按大于2.2米层高设计,并按其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面积,但电梯井、门厅、过道等围合部分应按全面积计入容积率。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
或微信/手机: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9游会官方的版权声明:本文由宜昌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9游会官方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宜昌市:西亭区:工业用地:推出土地均价:当月值

宜昌市:西亭区:工业用地:推出土地均价:当月值

  宜昌市:推出土地宗数:当月值(月)   宜昌市:推出土地建设用地面积:当月值(月)   宜昌市:推出土地规划建筑面积:当月值(月)   宜昌市:推出土地均价:当月值(月)   宜昌市:推出楼面均价:当月值(月)   宜昌市:住宅用地:推出土地宗数:当月值(月)   宜昌市:住...

宜昌太平溪港旅游客运有限公司房产租赁权拍卖公告

宜昌太平溪港旅游客运有限公司房产租赁权拍卖公告

  标的即日起在标的物所在地公开展示,标的具体情况、原承租户具备同等价格条件下的优先竞租权。   2.竞买人租赁上述资产不能从事与委托人相同的经营业务,包括但不限于道路旅客运输、客票代售、旅游业务、快递、物流服务等;   3.未经过委托人同意,买受人不得将资产全部或者部分转租、分租或出借给第三人使用,也不得以承包、联营、合作经营等方式将资产全部或部分...

  202次播放 发布时间:2022年3月12日   🌟亮点推荐:10分#旅行推荐# 太平溪范式:早市茶不仅有品牌“宜昌毛尖·峡州早”,同时还有科研基地作保障不得不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夷陵太平溪镇找到了自已的抓手。太平溪利用自已是“三峡坝头库首第一镇”地域气候优势,“早市茶”抢“鲜”上市之机,着全镇之力发展早春芽,目前全镇有4.5万亩茶园,仅韩家湾村早市茶基地都达...

  4月26日 ,夷陵区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对夷国土告字〔2019〕5号公告中4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结果进行公示;   四宗地块性质各不相同,两宗地块位于夷陵太平溪,另外两宗位于夷陵区龙泉,其中夷g〔2019〕15号地块,位于夷陵区太平溪镇伍相庙村,土地用途为零售商业用地,遭到了流拍的命运;其余三宗地块全部成功出让。   夷g〔2019〕14号地块位...

宜昌市夷陵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成交公示

宜昌市夷陵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成交公示

  按照《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我局于宗国有土地使用权。现将有关情况公示如下:   三、 该宗地双方已签订成交确认书,如果宗地的用途为住宅或商服则需在10个工作日内签订出让合同;非住宅或商服用途则应在30日内签订出让合同,相关事宜在合...

三峡情丨因为有ta夷陵这4个地方大变样……

三峡情丨因为有ta夷陵这4个地方大变样……

  眼眸深邃、轮廓分明、身材颀长,活生生的一幅画。   这在监狱民警看来,那么令人不可思议。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真情帮扶,尽显央企担当。8年时间,85个产业项目,两亿余元资金支援,三峡集团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坝库区产业转型升级。   三峡坝区移民生态工业园位于夷陵区乐天溪镇,属于三峡集...

太平溪镇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顺利闭幕

太平溪镇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顺利闭幕

  2月16日至17日,夷陵区太平溪镇召开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参加此次会议的人大代表走进太平溪镇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先后参观了百岁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引江补汉取水工程、龙黄路改建工程以及落佛村村精准帮扶提升工程,切身感受一年来全镇经济社会事业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增强了各参会代表对全镇未来发展的信心。...

网站地图